面對過分競爭市場,汽服門店可以用的五大應對
場景劇設想
你在某社區旁邊的H街開了家200平米的汽服店,生意還不錯,但你總擔心會被競爭對手超越。拐角還有另一家汽服店,他擅長快修,你主推養護。街對面那家洗美店最壞了,經常搶你的貼膜客戶。

那隔了兩條街的某品牌輪胎店,算不算你的競爭對手呢?5公里以外的汽車貿易區呢?還有你隔壁新開的那家汽車租賃公司呢?我們到底應該怎么來分析“競爭戰略”呢?
這時候,你就需要工具了。
概念:波特五力模型
1979年,年僅32歲的邁克爾·波特提出,每家企業都受“直接競爭對手、顧客、供應商、潛在新進公司和替代性產品”這五個“競爭作用力”的影響。波特自己可能都沒想到,這個“五力模型”奠定了他一生的大師地位,并成為也許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戰略分析工具。
這么神奇?那我們就用這個“五力模型”,來分析分析你那家汽服店。
運用:快修快保店的“五力模型”分析
第一,直接競爭對手
拐角那家汽服店,街對面的洗美店,整個小區周邊的維保洗美店,都是你的直接競爭對手,因為你們爭奪的,都是社區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車主。
做個簡單的分析,小區里面有幾戶家庭,每戶家庭有幾臺車,平均到周圍每一家汽服店,看能不能養活你的店?如果不能,你要警醒:你處于一個“充分競爭”甚至“過分競爭”的市場。
這時你可以考慮三個策略:
a. 組成“H街 服務聯盟,比如干洗店、理發店、餐飲店、汽服店的組合”,跟社區物業達成合作,讓他們做出引流動作;
b. 提供更優異、更便宜或者差異化的服務項目,升級你的個別競爭優勢;
c. 研究退出成本,比如裝修費用、房租押金等,準備撤出。
第二,顧客
顧客作為一股重要的“競爭作用力”,主要體現在他們的的談判力量上。
如果你想和社區物業合作,一般大型社區的物業可能會找幾家社區服務店談判,比如出示小區門禁卡可以獲得深度折扣。如果這個小區有車的家庭數量可觀,這時“顧客”就有巨大的談判力量。你在他合作列表里,賺錢會少;你不在他合作列表里,賺錢會更少。
這時,你們成立的H街服務聯盟,就增加了社區服務門店的談判力量。你們還可以發行“聯盟折扣儲值卡”,增加顧客遷移成本。
第三,供應商
如果你的易損易耗件是從中國最大“供應商”采購的,它同時服務幾萬家客戶,那你基本就沒有什么談判力量。這也是為什么淘寶賣家在阿里面前都是弱勢群體。
這時你可以考慮換家小供應商,小到你的生意對他足夠重要。不要做大公司的小客戶,也不要找主做車身件的買易損件。對前者來說,你不重要;對后者來說,易損件的生意都不重要。
第四,潛在新進公司
跟你們店相鄰兩條街的Y街商鋪經營慘淡,會關掉不少餐飲店,然后有20%可能會被租去開新的汽服店。這時你就面臨“潛在新進公司”這股“競爭作用力”了。
你要想辦法提高他們的進入門檻,也就是你們“H街汽服業”的壁壘。比如,你聯合其他汽服店,一起策略性地降價,讓后入者無利可圖;你還可以盡快發行儲值卡、優惠券,鎖定未來2~3年的收入,讓潛在進入者知難而退。
第五,替代性產品
替代性產品就是,如果不來你的店養車,顧客還能有什么其他選擇?對你們“H街汽服業”來說,替代性產品就是,車主們不再來H街修車養車了。
你最典型的替代性產品,是各種線上導流服務,還有那些開在偏僻位置的低成本一站式汽服,搶走了你的大批客戶;
還有汽車租賃公司,甚至還有“EVCARD、共享單車”等,新的出行方式開始流行起來了,你旁邊小區的汽車保有量在減少,人們使用自己家車輛的頻次在降低,整條社區周邊的維保美容店的市場規模都會減少,就像智能手機作為替代性產品,干掉了幾乎功能手機一樣。
那怎么辦?盡快推出上門取送車服務,然后和各種導流平臺合作,吸引距離較遠的顧客來你店里?或者推出2B業務,專門給汽車租賃公司、企業車隊提供服務?
你看,當你理解你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H街上的那些汽服店,而用“五力模型”來進行系統性地分析,就算僅僅是一家200平米的汽服店,都可以得出很多有效的“競爭戰略”,從而獲得優勢。
小結:認識波特五力模型
什么是“波特五力模型”?
任何一家公司,在商業世界中都同時受到五種“競爭作用力”的影響。除了顯而易見的直接競爭對手外,另外四種是:下游的顧客,和上游的供應商;顯性的潛在新進公司,和隱性的替代性產品。
認真分析這些作用力的強弱,將有助于公司制定相應的競爭策略,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。
各位老板們,當你面臨同質化競爭或過度競爭時,你的店/企業主要競爭優勢是什么?你要如何應對呢?歡迎評論區留言,看看大家的想法是否可以相互借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