駕駛風險管理前置,平安好車主讓出行更安全
交通安全再掀熱度
近年來,交管部門對車輛駕駛行為的監管和懲處力度日益嚴格,剛剛過去的“全國交通安全日”(12月2日,根據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“122”而定)也再一次掀起了全社會對交通安全問題的關注。
從1995年到2004年,隨著我國機動車擁有量的增加,交通事故發生率和傷亡人數也不斷增長;自2004年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》正式實施后,十幾年來各項交通法規逐步完善,交通事故發生率和傷亡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。
值得關注的,一方面是行人的安全教育,另一方面則是車主的安全駕駛行為。
科技讓駕駛更安全嗎?
交通安全也已成為產業關注的重點。科技進步逐步為駕駛安全賦能,從胎壓監測、上坡輔助、自動防炫目后視鏡,到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疲勞駕駛預警系統,最具“黑科技”感的當屬無人駕駛。
無人駕駛一度被視為安全駕駛的代名詞,然而原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指出,“如果無人駕駛無法超越人類,它會造成比今天更多的安全事故。”事實上,沒有人能保證技術100%的準確性,再加上黑客的攻擊、外部不可預測的環境因素等,無人駕駛難以保障交通安全。科技可以作為輔助力量,但不能成為過度依賴的對象。
科技賦能著力于人,駕駛風險管理前置
對于交通安全系數的提升,如果說科技的輔助是外因,人自身的駕駛行為就是內因,而不良駕駛習慣恰恰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平安產險車險理賠數據顯示,結合平安好車主對事故原因的查勘統計情況,用戶出險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:
從統計中可以發現,直接不良駕駛習慣一項就占到了37.4%。對于車主來說,只有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,才能從源頭上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。
針對上述問題,平安好車主APP中的“平安行”和“安全管家”板塊,著力于實現安全風險管理前置的價值,根據車主意愿記錄和提醒其不良駕駛習慣,并有針對性地幫助用戶進行改正。
“平安行”基于手機傳感器、GPS等基礎裝置,通過UBI技術及數據優勢,結合去噪算法、駕駛員DNA分析、異常駕駛判斷等7項核心技術,根據車主意愿記錄駕駛行為,并對開車打電話、急轉彎、急加速、急減速等不良駕駛行為作出風險評價及提示,形成綜合的安全駕駛評分。
設計趣味玩法,引導駕駛好習慣
不少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對不良駕駛習慣的危害缺乏主動糾正的動力。
平安好車主APP從調動車主的積極性出發,通過設計“線上馬拉松”、“平安行周周贏”等一系列活動,借鑒游戲思路,以趣味玩法讓用戶體驗到安全駕駛的樂趣,從而引導他們參與、互動,增強用戶粘性。在這個過程中,車主獲得的安全駕駛評分,不僅可以與朋友比拼排名,還可以獲得安全行車獎勵。
據平安好車主方面透露,目前已有超過2500萬車主加入“平安行”安全體系,在使用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,駕駛習慣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。通過近6個月的追蹤,“平安行”用戶的駕駛風險系數平均降低了6%。
個性化推薦課程,幫助用戶學習提升
提示不良駕駛風險僅是第一步,平安好車主APP“安全管家”模塊基于“平安行”采集的駕駛行為數據,為用戶進行安全指數測評,基于用戶畫像為其量身定制安全提升方案,包括安全課程、安全服務、安全產品等。其中安全課堂包括圖文、視頻、音頻多種形式超360門課程,向車主傳達如何在十多個用車場景下(愛車養護、親子出行、故障處理、惡劣天氣行車等)安全駕駛的知識和理念。截至2017年10月,超過2000萬車主通過平安好車主“安全管家”,積極學習駕駛安全知識和理念,提升安全駕駛技巧。
創新活動內容,優化用戶體驗
在公安部、中央文明辦、中央網信辦、教育部、司法部、交通運輸部及安全監管總局七部門的聯合組織下,今年第6個“全國交通安全日”以“尊法守規明禮,安全文明出行”為主題順利開展。
在全國積極動員響應的背景下,作為平安產險旗下的綜合性車主服務平臺,平安好車主在交通安全日活動期間攜手全國十?。ㄊ校┙痪爸纛l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,共同倡議廣大車主不酒駕、不闖燈、不超速、不逆行、不違停、不占應急車道,拒絕違章行為,爭做好車主。
11月27日-12月20日期間,車主還可以登錄平安好車主APP活動中心,參與“集忍者榮耀卡”活動,通過平安好車主APP查詢違章情況,并參與轉發拒絕違章公益宣言海報,領取安全行車獎勵。
與此同時,平安好車主“安全管家”模塊也推出了系列駕駛安全教育內容,為車主提供兼顧娛樂性與實用性的內容,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,將普及安全文明出行意識落到實處。